頭圖加載中...

澳大利亞墨爾本|澳網、騎馬、出海、美食…這才是澳式假期(4天3晚)
- 出發時間/2019-01-14
- 出行天數/5 天
- 人物/ 和朋友
- 人均費用/10000RMB
澳大利亞
,這個幾乎占據了整個
大洋洲
的“大國”,我卻一直對他了解甚少,甚至于興趣缺缺,因為從小對歷史宗教文化的癡迷,讓我對這個三言兩語就能概括歷史的年輕國家提不起興趣,甚至于我對他全部的了解,都來源于讀
英國
史的經歷,哪怕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4-4.5萬年前,人類滅絕澳洲土生物種開始、到早期的
東南亞
移民、再到英殖民前的“新
荷蘭
”,也都不過乏善可陳,似乎直到1770年詹姆斯庫克船長真正的“敲開了”
澳大利亞
的大門,就如當初
羅馬
帝國敲開大不列顛一樣,將所謂“先進”的文化、技術帶到了這片土地,才真正讓他與“
歐洲
”接軌,并展現在世人面前(雖然這樣說,但是人家土著本來就在這片土地生活得好好的,況且文明的對比向來復雜,不能簡單以堅船利炮為定義)。所不同的是,
澳大利亞
的土著沒有大不列顛的原住民那么幸運,沒有不斷的“遷移”與融合,而是直接的被殖民占領與屠殺,就如美洲印第安人,
新西蘭
毛利人一樣,任何一次“發現”都是一把雙刃劍,它是一場殘酷的血腥史,或是人滅物種,或是人與人的自相殘殺。它又是一個加速發展的推進器,快速的思想迭代與技術輸入,讓發展如此不平衡的世界趨于平衡。
當年的
英國
人對世界進行殖民,
澳大利亞
是它最喜歡的孩子沒有之一,所以直至今日,哪怕移民政策已經放開,亞裔面孔開始登陸
澳大利亞
,
英國
后裔仍然占據了
澳大利亞
90%以上的人口,作為英聯邦死忠粉之一,英女皇仍是他們名義上的“”,而
英國
的米字旗也永遠的留在了
澳大利亞
的國旗上。
DAY1【墨爾本印象】一半英國一半美國
墨爾本 ,位于 維多利亞州 ,應該說是和 悉尼 并駕齊驅的一座城市(或許 墨爾本 人不同意呢)。 維多利亞 這個州名,想來是按照英女皇 維多利亞 的名字命名的, 維多利亞 女皇時代,是 大英 帝國對外殖民擴張的最極速時期,24個時區里只有2個時區沒有他們的殖民地,也因此得名“日不落帝國”。而那時的 澳大利亞 已經涌入了大量的 英國 移民,并且開始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安居 樂業 。
(在 墨爾本 拍的第一張照片↑興奮得像孩子一樣,因為我在 廣州 已經將近一個月沒見過藍天了?。?br /> 從英殖民,到自治領,到英聯邦,再到聯邦,今天的 澳大利亞 正在努力的走出屬于自己的未來。而這次 墨爾本 之行不過4天3晚,短暫的假期還沒能讓我對 墨爾本 有個深刻的認識便已經催我匆匆離去。
本游記將按照時間線來記錄,展現一個我初識的 墨爾本 ,圖片和文字可能都有點隨意,因為在我看來, 墨爾本 本身就是個“隨性”的城市。
時過境遷,今日走在
墨爾本
的接頭,可以看到非常多的亞裔面孔,除了華人,還有
韓國
人、
日本
人、
印度
人……白澳政策已經成為歷史,不必再提起。持開放的態度,用“移民政策”來吸引技術人才或者投資移民,對于澳洲政府來說,是一項錢與人雙贏的政策。
在英帝國統治下,
澳大利亞
曾有過一段非常不光彩的種族主義歷史(即白澳政策),但隨著時間的推演,直至
美國
南北戰爭以及一戰后,世界格局重新劃分,越來越多的國家脫離殖民統治而紛紛獨立,自由民主的思想在世界迅速蔓延。今天不只是
澳大利亞
,很多國家的都懷揣著共同的“自由民主”的普世價值,在為世界變得更加安全、公平、正義,而做著不懈的努力。
如今的年青一代,或許已經不像老一輩如此的崇尚“
英國
”文化,而更多的是被世界老大
美國
的“自由民主”,以及無處不在的“英雄主義”思想所同化,如今在
墨爾本
街頭,可以看到衣裝革履非常有英式氣質(紳士)的老人家,也能看到“穿著舒服就O了”的
美國
風格少男少女。
一半是
英國
,一半是
美國
,我看到的是一個對多元文化極盡包容的,休閑、繁華而現代的
墨爾本
。
與赫本同框??!
我的大澳洲人民,你們是不是也應該支持一下妮可基德曼和凱特布蘭切特?我最喜歡的兩名
澳大利亞
女星。
從酒店出來,我一直沿著亞拉河走向
維多利亞
國家美術館。路上偶遇了這樣一組壁畫。
在我眼中,涂鴉就是一種用“大氣”來書寫的藝術,思想跳脫,色彩艷麗,充滿創意,表達什么?往往是一千個人看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蜜蜂的腦袋?那是代表著照亮黑暗的光明!
姑娘,看誰呢?
這……士兵抱著白雪公主是幾個意思?
一只很可愛的雞。
左邊那個人……有點像3K黨,恐怖。
總感覺,這是政治諷刺畫~
可我對
澳大利亞
政治不感興趣,哈哈~
自行車、滑板,是
墨爾本
人的“日常代步工具”吧?無處不看見不遇見!
雄赳赳氣昂昂,墨鏡很有《black man》的既視感。
嗨小伙子,“開車”不要玩手機!
裝備齊全的騎行,才是最安全的,這個
中國
真的應該學學!
我到的時間是周二上午,明明是工作日,不知道為什么那么多人在廣場上閑庭信步。
可能因為
墨爾本
是旅游城市,所以我目之所及都是“游客”?
這妹子有點像
荷蘭
人
除了自行車和滑板,街頭跑步的也非常多。
曾經聽說澳洲女人的身材都不怎么好,看來是在奮發圖強了……
這……亂涂亂畫可不能叫做“涂鴉”呃,這叫做破壞公物!
亞拉河周邊有非常多的……鳥,這是海鷗嗎?可是這也不是海呀!原諒我對鳥類是個盲……
落葉下,坐擁亞拉河,思緒無邊
貓貓狗狗,總是能觸碰到我內心最柔軟的角落
為什么我覺得連這樣一幕,都是風景?
現在才發現,右邊的老太太,有點英女皇的感覺呀~
哦對, 墨爾本 人和 歐洲 很多國家的人一樣,很喜歡席地而坐,哪里都可以坐,不分場合,不分衣著,這一點我很服,后面還會看到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