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Spiti Valley,神之領土(上)
如我所料,Spiti Valley是一片無人打擾的神之領土。它,不動聲色,隱藏在喜馬拉雅深處極度與世隔絕的區域里,一千年來幾乎未曾改變。
Spiti通常跟Lahaul一起作為“Lahaul-SpitiDistrict”而存在,位于印度喜馬偕爾邦北部,但兩個山谷中的地域特性完全不同。SpitiValley被高大的喜馬拉雅山脈封閉,更加貧瘠、壯麗,又因臨近與中國接壤的邊境成為一個敏感地帶,所有到訪的外國人都需要辦理內線許可證(Inner line permit)才能通過??梢詮奈髂防驇祠攦蓚€方向來到Spiti,無論哪個方向,都是一條漫長曲折的路。
剛走上這條景色無敵卻幾乎寸草不生的505號公路時我就知道,所有的文字和圖片都將無法描繪這座世界屋脊的萬分之一。強壓著一種對于未知的喜悅坐在千瘡百孔的Local Bus里,不顧全方位無死角的塵土飛揚,在不停顛簸的座位上死死盯著窗外,不肯放過每一個畫面。
(505號公路,Manali-Spiti)
這里的荒蕪可以跟阿克塞欽相比。光禿的高山上不見一絲綠意,深藍的天空中不見鳥兒飛過,灰白色的荒漠映著遙遠的雪山,地上是灰白色的沙礫,連腳下的河水都是灰白色的。只有偶然瞥見的幾處錯落有致的田野,散落著熟悉的藏式方型房屋,零星可見正在勞作的村民,提醒這里有生命存在。
(505號公路,Manali-Spiti 路邊的村莊)
200公里,13小時。
一路蜿蜒,百轉千回,平均海拔4000米,全程碎石,路窄到只要對面有車過,必須一方停車另一方才能通過,甚至一方后退幾十米。走走停停進進退退,好在天氣奇好,沒有塌方沒有水毀路,天黑之前到了Kaza。
(路過Kunzum埡口,海拔4590米)
沒有飛機,冬季最低氣溫可達零下40度,是世界最冷地區之一,所以一年能進Spiti的時間,只有四個月。人們說拉達克遺世獨立,可列城有機場,道克什米爾偏僻遙遠,可斯利那加也有機場。真正有原始氣息的地方,一定交通不便,想看到極致的事物,必須付出更多的精力,哪怕拿不到許可證不得不原路返回也在所不辭。
Kaza位于Spiti河畔相對富庶的地帶,海拔3650米,是Spiti的行政首府,最大的村鎮和商業中心,早期曾是Nono王國的首都。幾乎所有到訪Spiti的游客都會在這里停留,漸漸村子越來越大,一些外地人來這里經營游客生意,蓋起了很多新房子。
班車停在白塔附近就沒了蹤影,在周圍尋找住宿,意外發現了一家有WiFi提供的客棧。老板膚白貌美,風趣又溫柔,耐心回答了我提出的各種問題。店里全是老外,嘰嘰喳喳的我一個字也聽不懂,騎摩托車的居多,還有一部分包車來的,店里食物味道不錯,酸奶實在是好吃,每頓都得來上一碗。
Spiti Valley是喜馬偕爾邦重要的佛教中心,被稱為“喇嘛的土地”。這里的居民有著典型的藏族樣貌,語言比起拉達克語更接近藏語,走在路上跟村民打招呼,一句hello沒有反應,隨口又說“扎西德勒”,竟得到了所有人熱情的回應。Spiti曾歸屬于古格王朝和拉達克王朝,無論在地形氣候還是文化習俗上都與西藏極為相似。
來Kaza除了要拜訪KeeMonastery和Kibber村莊,還有一件極為重要的事情——申請Inner line permit??蜅@习甯嬖V我并沒有聽說過什么關于中國人不被允許的信息,但自從他開店以來也的確沒遇到過一個中國人,我只好自己去碰運氣,反正permit又不要錢。
早晨起來已是10點半,店里一個人客人都沒有,吃過早飯悠哉地來到Assistant District Commissioner’s Office領取申請表,一早就來排隊的幾個外國人早已等得不耐煩,罵罵咧咧。我去復印好護照和簽證回來時,工作人員終于上班了,等了半小時便輪到了我,想了幾個對策以備不時之需,結果permit到手得異常順利,officer連問都沒問,直接蓋好章登記完就給了我,全程不到5分鐘——也就是說,我可以去走印藏公路了!
Kee Monastery離Kaza 15公里,每天下午5點有班車從Kaza開往KeeMonastery,第二天一早返回Kaza。我不想等到下午才出去,也不想在寺廟里過夜,可除了班車就沒有其他交通工具了——包車的人有車,自駕的人也有車。我怎么辦?
伸出拇指,在Spiti搭車竟然比想像得還要輕松,并且,創造了我搭車史上不可逾越的神話:成功率100%!我攔的每一輛車,都停下來,帶上了我。這讓我有點措手不及。
搭的車五花八門,有去朝拜的本地一家人,有來旅游的南印人,有包車的外國人,有在這里干活的工人。學會了一句“Julley”,就像在印度大部分地方通用的Namaste,穆斯林地區的Asslamalaykom,藏區的扎西德勒,在Spiti,逢人便說Julley準沒錯。
Kee Monastery(也寫作Ki或Key)海拔4235米,是SpitiValley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寺廟,它的身世,可謂命運多舛:最初為佛教大師阿底峽的大弟子,噶當派的創始人仲敦巴在11世紀創建,為噶當派寺院。14世紀薩迦派上臺后被毀,成為薩迦派寺院。17世紀受到五世達賴喇嘛麾下的藏蒙軍隊的進攻,改建為格魯派寺院。1820年在拉達克和庫魯的戰爭中遭到洗劫,1841年又被穆斯林軍隊嚴重破壞,同年再次受錫克教軍隊入侵,1975年遭遇地震……接連不斷的摧毀和修復導致了一種盒子狀層疊而上的建筑體系, Kee Monastery現在看起來像一座城堡——當初我就是因為一眼看上了堡壘般的Kee Monastery,決意要來Spiti的。
Kee Monastery可容納250名僧人,設有宗教培訓中心和一個食堂,大體分為三層,保存著Spiti地區最精美罕見的唐卡,獨特的管樂器以及豐富的古代壁畫和高價值的書籍。冬天的時候僧人駐留在神圣的圍墻內靜心修行,夏天時可以出去同家人在田里干活。Kee有自己的規章制度和堪布(藏傳佛教寺廟的住持),這些較高的宗教頭銜只能由日喀則或拉薩的候選人獲得。
偶然來到某間屋子,喇嘛在里面忙碌,一位外國人坐著喝茶,這里是為人提供茶水的房間,茶由當地各種草藥混合而成,入口極苦,回甘很快,喇嘛說對身體很好。
Kibber村離Kee只有6公里,海拔4205米。我本打算走路過去,可走了不到10分鐘,就來了一輛車把我拉上,車里是兩個孟買人,他們租了個車還帶著司機,背著大長焦相機,一身專業裝備,上來就問,“你來Spiti是上學啊還是工作???”
“我是來旅游的?!?/p>
“旅游??”
“我是中國人”。
“我們以為你是本地人”。
被當成本地人……還真是頭一回。
轉眼就到了Kibber,獨自在村里溜達。Kibber曾是Spiti到拉達克的傳統貿易路線,是附近山里最大的村子,房子層層疊疊羅列在山坡,如樂高玩具。村民從Kibber徒步三天,帶著他們的馬匹和牦牛換取金錢。1992年時Kibber還成立了一個野生動物保護區,用于保護當地的牦牛和雪豹。
Kaza不僅是一個中轉站,還是Spiti Valley眾多徒步路線的起點,山谷里很多村子都可以從Kaza徒步前往,如komik,demul,kuangma等等。路線不長,不算艱苦,值得前往,在Kaza停留一周甚至更長時間是老外們樂此不疲的事情。
因為,大山里不為人知的村落,才是SpitiValley最純粹的靈魂。
========================================================================
微信公眾賬號:“尋找旅行家”,每天為你精選一篇有見地的獨家專欄文章,歡迎關注,互動有獎^_^
上一篇: 我想回到嬉皮士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