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爾根的杏花開了
2012年第一次去新疆時就得知了杏花溝的存在,4年過去,終于下定決心奔赴吐爾根,圓自己又一個心愿。
新疆之美,無論以何種方式呈現,都從未讓我失望。
杏樹是一種古老且堅韌的植物,很久以前就已在西域大地展現出迷人的色彩了。它的適應性極強,根入土深,不但能夠適應貧瘠的土壤,而且耐旱、抗風,甚至可以忍受零下二三十度的嚴寒環境。據史料記載,杏的原產地在中國,全世界有8種杏樹,中國就有5種。中國西北為杏的起源中心之一,地質年代留下的古老野生杏林遍布新疆,從伊犁河畔到焉耆盆地,從塔克拉瑪干沙漠綠洲到帕米爾高原,從東天山北麓到吐魯番盆地。近300萬畝的杏樹面積使新疆的杏產量居全國首位,琳瑯滿目的杏產品在各類果品中也占有一席之地,而一到春天,杏花就會給廣袤的新疆大地帶來別樣的自然景觀。
在伊犁州,最先感知春天的是伊寧市的杏花。買上一盒手工冰淇淋,在喀贊其維吾爾民居里散步,胭脂萬點的杏花穿梭在粉刷著伊犁藍的房屋之間,占盡了春風。在新疆,幾乎有維族人的地方就有杏樹,而維族的杏樹多在有人居住的地方,院子里,馬路邊,公園里隨處可見。天氣好的時候,他們喜歡全家一起在杏樹下聚會,風吹過,杏花如雪般落下,過不了幾分鐘,就要用手撣開杏花才能繼續。當地人說:沒有杏花的春天,就不是真正的春天。
幾天后,隨著春風的蔓延,吐爾根的野生杏花緊跟其上,席卷過草原和山川,開得驚天動地。
吐爾根杏花溝位于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新源縣吐爾根鄉,是新疆野杏林最集中的地區之一。吐爾根是以哈薩克族為主要居民的鄉,從伊寧市出發,驅車沿著218國道一路向東行駛,在白色雪山和綠色草地的映襯下,遠處的哈薩克族牧民騎馬而來,點綴在他們身后的,便是像云朵一樣漂浮在山間的杏花。
杏花的花期很短,從開到落僅一周左右,新疆最早迎來杏花的是吐魯番和南疆的和田及莎車,然后是喀什至輪臺及哈密等地,而拜城、焉耆和新源則要等到一個月后才能等到花期。杏花的開花時間跟氣溫密切相關,而新疆的杏花又是與風雪聯系在一起的,于是能看一次杏花,成了一件莫名難得的事。
往年在4月中旬,吐爾根鄉朝陽的山坡上杏花便開始打苞和開花,野杏樹覆蓋整個半山腰,在初綠的背景下,被鮮嫩清淡的粉色所渲染,從平原河谷漸次開放到山坡上,杏花有變色的特點,含苞待放時,朵朵艷紅,隨著花瓣的伸展,色彩由濃漸漸轉淡,到謝落時就成雪白一片??山衲甑拇禾旆路鹨灰怪g就將臨了,于是杏花們來勢洶洶地爬上山坡,越過山頂,深入溝谷,開得氣勢磅礴。
抵達溝口,幾株淡粉色的杏樹點綴在面前的山腰,今年伊犁的春天異常溫暖,花期比往年提前了半月之久。山路好走,但坡度并不平緩,翻過一座山,又翻過一座山,帶狀分布的野生杏林錯落有致地分布在多個不同高程不同走向的山坡上,與間隔其中的像草原一樣的綠地形成對比,同時構造出明顯的垂直落差,幾乎從任何一個角度看過去,都有色彩斑駁,一覽無余的視覺效果。
這是一片源自中世紀的原始野杏林,因山地河谷的冬季逆溫氣候而遺存至今,連綿起伏的山脈間,生長著數以萬計的古老杏樹,它們的組合分布方式不盡相同,每一處都自成一幅巨畫,放眼望去,除了杏樹竟不見一棵其他樹木。
走進杏花溝深處,可以見到很多上百年樹齡的老樹,它們長得又粗又大,滿樹開著遮天蔽日的杏花,甚至遮住了藍天和高山。開滿杏花的巨大樹冠,從一棵樹到另一棵樹,一片連著一片,共同托出了一座高懸的“空中花園”。
在新疆,這樣夸張的風景到處都是,可你看見了,總覺得恰到好處。
吐爾根鄉的哈薩克牧民和新疆其他地方的哈薩克牧民一樣,世世代代過著逐水草而居的傳統游牧生活。每年春天,他們依然會馱著家當,趕著牲畜開始追逐四季牧場的日子?!澳睦镉猩?,哪里就有草原,哪里有草原,哪里就有哈薩克人的足跡”。
現在,隨著杏花溝被越來越多人知曉,這個鄉也漸漸發生了變化。牧民們冬天的房子變成了農家樂,開起了商鋪,賣起了特產。牧民們的牛羊照樣轉著場,而一到杏花開放的時節,他們就變成了飯店老板和歌舞演員,駱駝、金雕,馬兒甚至哈薩克服飾都成了賺錢的工具,當地牧民因此真正嘗到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甜頭。
短短十幾天的游客涌入并不會對偌大的杏花溝的環境造成破壞,大山依然是哈薩克人的春夏牧場,而投入旅游生意的牧民在一個杏花季的收入甚至可以維持全家人幾個月的生活。
所以,我并不排斥這樣的變化,相反的,更愿意支持這樣的改變——熱愛爬山的我,還是選擇了騎馬下山。
下一次的杏花之約,我希望和帕米爾高原上的高山塔吉克族一同完成。
========================================================================
微信公眾賬號:“尋找旅行家”,每天為你精選一篇有見地的獨家專欄文章,歡迎關注,互動有獎^_^
上一篇: 在北印Kalpa小鎮醒來
下一篇: 要做一個不狹隘的旅人